美国制裁大疆的关税战,这几年来几乎就是没停过,最近几天乌克兰又再次发出公告,将对中国6家无人机供应链企业提出制裁。
乌克兰称该6家企业向俄罗斯提供军事用品销售,可实际是这几家公司也不过是,出售路由器、电阻器、晶体管等零件的中小企业,更别提有什么军事背景。
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,主要原因还是近年来,中国无人机在世界上的表现太亮眼,全球占有率也在逐年攀升。
去年,中国无人机出口量直冲 400 万架——航拍、农业、物流、救援全覆盖,全球每 10 架里就有 7 架贴着“中国造”。
这全球无人机的饼几乎都让中国一家吃完了,也难怪西方诸国看着眼热,可着急又能怎么样,依旧不能取代或是超越中国。
说起来,无人机的首创还是老牌工业大国的美利坚,最开始的功能也是从军用开始。
1917年,一战的尾声时,美国就已经研制出了初代无人机的雏形,只不过受限于当时的制造水平,无人机的实战能力,也还停留在PPT阶段。
1953 年,英国皇家空军捣鼓出第一架能真正叫“无人机”的蜂王号,各国这才纷纷跟进,生怕落后。
其中行动最快的当数美国,二战爆发后,美国无人机“火蜂”就已经开始在战场上应用。
1958 年刚把无人机项目提上日程,1959 年还在死磕“怎么让它起来、又怎么让它安稳落地”。最后到了1966 年,国产头牌“长空一号”才终于完成第一次亮相。
但对于中国来说,甭管起步多晚,哪怕只是成功一次,那厚积薄发的能量将源源不断地涌上来。
随后的时间里,中国第一架无人侦察机、远程无人机、多用途无人机等不同功能的无人机,相继在军中诞生。
此时,全球的无人机也都还停留在军事应用的范围里,直到2000年左右,无人机才在消费领域有了些苗头。
2000年左右,日本雅马哈公司率先将无人机,应用到民事应用中来,主要为农作物喷洒农药。
又过去6年的时间,法国派诺特公司,推出了首款消费级的手机遥控无人机。
也就是在这个时间点,大疆像一匹黑马杀出来,甩出第一款 XP 系列,一脚踹开全球市场的大门。
也是从大疆之后,无人机也被开发出军、农以外的其他使用场景,如通讯监测、数据采集、探测运输等。
大疆把“性能爆表”和“价格真香”这两张王牌往桌上一甩,只用了 19 年,就把全球 80% 的无人机市场收入囊中。
此时的全球说到消费级无人机,天上就两种牌子:一个叫大疆,一个叫“其他”。
大疆在民用无人机圈里早就封神,这几年航展一亮相,大家才发现——原来咱们闷头攒了几十年的军用款,一出场也是帅到炸裂。
如翼龙、云影、风影、彩虹等系列军用无人机,都是航展上的热销单品。
相比军用无人机,我们不需要看美国的脸色,而对于民用的大疆来说,想在美国市场做大做强就要受他们的限制。
从2018年起,美国国防部就开始启动了制裁大疆的相关条例,2025年还过分地要求大疆上缴60亿美元的罚款,并且公开核心源代码。
此次泽连斯基签署的制裁中国企业名单,更是要求本国企业在10年内,都不得与相关企业有贸易往来。
我国的无人机发展,之所以起步虽晚,却又能弯道超车走到今天的高度,离不开中国市场强大的制造能力。
别看无人机上手操作起来非常简单,常见的消费级无人机的体积也不太显眼,但要将它组装出来,所需原料也需要众多厂商的合力生产。
首先,无人机的上游材料,就需要多种材质。
金属部件就会用到钢材、镁铝合金、钛合金等作为硬件,并且搭配树脂基、陶瓷基、金属基等复合材料。
到了中游还需要,飞控系统、动力系统、导航系统等软件的搭配,还要辅有雷达、传感器、摄像头等实现不同功能的组件。
而在这一系列繁琐的无人机生产零部件,我国的生产市场几乎可以实现99.99%的生产能力。
全球范围内,中国几乎拥有最为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,41个大类、207个中类、66个小类里,没有哪一项材料是在中国找不到的。
有了材料基础,在生产能效上,中国依旧是世界先列。
不说正常时期,以疫情这种特殊时期为例,比亚迪厂3天就造出了口罩机,7天就能实现日产1亿个。
上海江南造船厂,一年就下水了8艘盾舰,72小时就可量产百枚导弹。
可以说,没有什么条件能限制中国制造的速度。
东西全、做得快,更重要的是价格还低。
得力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,在人工成本上就降低了基础费用,且完善的运输基础,让任何材料在调度过程中,都能做到既省时又省钱。
一句话:同样的东西,在中国造,能比欧美省30%~50%的成本投入。
且还有大规模的生产地,也是中国制造独有的能力,以无人机生产为例,仅广东省一地,无人机相关企业就有2800多家,占全国生产总数的三分之一。
可以说,无人机成为享誉全球的中国特产,似乎也是必然结果。
尽管我国无人机已走进了世界前列,但也并非全无劣势。
在核心部件芯片上,就处在十分劣势的处境。
2019 年起,美国把芯片当作制裁中国的武器,开始逐步针对销往中国的芯片,进行越来越严苛限制。
突如其来的技术封锁,让国内芯片乃至整个制造业一度陷入“缺芯”的集体焦虑。
芯片被“卡脖子”后,我们立马撸起袖子加油干,2023 年起,国产芯开始大批上机,这两年更是连破几道科技封锁墙。
虽然自主研发的芯片也有了一战之力,可对于有着几十年发展历史的美国科技,还存在较大距离,我国芯片的未来,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在无人机的另外一个重要部件电池技术上,也尚有不足。
电池的续航难题,不仅在无人机的应用,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,我国的电池能量密度同样不足。
固态电池这块,我们的续航技术还拼不过日本和美国,关键原料也几乎全靠进口。
每当钴、镍、锂等材料有所上涨,也都极大影响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。
基于我国锂电池发展的弊端,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企业,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大对电池性能的提升。
其中宁德时代的第四代麒麟电池,已经将利用率提升至72%,比亚迪最新发布的闪电电池,也让充电速度,有了大幅度的提升。
与此同时,来自以美国为首的欧洲各国,对中国无人机的诸多限制,也都是我国无人机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。
机会和麻烦一起来,压力砸在“中国创造”头上,也只会变成我们往前冲的油门。
回望百年,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到全面振兴,历史每一页都在证明,再难的难关,中国人也能咬牙闯过去。
参考资料:
1.金错刀车评《“捡垃圾”的中国无人机,让欧美彻底慌了》
2.钛媒体《弯道超车!中国无人机是如何崛起的?》
3.吴晓波频道《中国无人机在美缺货,美国人为何对它“又爱又怕”?》
作者:裴不了
编辑:歌
金勺子配资-金勺子配资官网-专业炒股配资网站-合法配资平台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