嫌疑是有的,但真不是她。
要说嫌疑,连宝玉都怀疑:“怎么人人的不是,太太都知道,单不挑出你和麝月、秋纹来?”
一般而言,告密是向当权者交纳的“投名状”,当权者往往会给告密人一定的赏赐。王夫人既然“人人的不是,太太都知道”,只空过了袭、麝、秋三人,那告密者一定不出这三人的范围。甚至,“他两个又是你陶冶教育的”,她们三人可以看成是一个小团体。告密者是她们中的一个,也可以看作是她们这个集团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袭人的确是有嫌疑。
那为什么说真不是袭人呢?我们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。
晴雯至死都愤恨:“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。我太不服。”王夫人的“雷嗔电怒”,是冲着“狐狸精”而来;引起她大怒的,也是“狐狸精”罪名;那么告密的内容,自然脱不了“狐狸精”行径。
晴雯是被冤枉的。那怡红院到底有没有“狐狸精”呢?我们知道的,至少有袭人、碧痕两人,与宝玉有过关系。碧痕是个打酱油、送人头的,先不管她;只说袭人:袭人也很知道自己从前与宝玉的“云雨情”是大忌,所以亡羊补牢:“凡背人之处,或夜晚之间,总不与宝玉狎呢,较先幼时反倒疏远了。”
问题是,“这一二年间”躲着宝玉,可并不能把“幼时”的“狎呢”一笔勾销吧?要细论起来,袭人才是那个把宝玉“教习坏了”的“不长进”之人。她要去告密,岂不是贼喊捉贼?袭人也只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,又不是经过特殊训练的谍战人员,能有这么好的心理素质吗?
并且,要去告密,可以博得王夫人的欣赏,这对别的丫鬟是很重要的——对别人重要,唯独对袭人没那么重要,因为她早在三十四回时,已经向王夫人进言,早就博得了王夫人的欣赏了。
已经获得好感,能不能再努力一次,扩大加深这好感呢?可以是可以,但也要看看风险回报。虽然王夫人说得好听,“你要听见,告诉我听听,我也不吵出来教人知道是你说的”,可是哪有那么保密的事?万一泄露出来,让宝玉知道了,一定会极大地破坏她在宝玉心中的分量。
袭人想“争荣夸耀”,想上位,当然要博得王夫人的好感;可只有王夫人的好感是远远不够的。王夫人最欣赏袭人的正是“凡宝玉十分胡闹的事,他只有死劝的”,是她对宝玉的影响力。如果因为告密,而影响了宝玉对她的好感,势必降低她对宝玉的影响力。到那个时候,王夫人还会看重她吗?那才是从根儿上毁掉自己呢。
相比之下,与宝玉没有发生亲密关系、又深受袭人思想影响的麝月秋纹,反倒是没有顾忌,可以擅自去告密。至于究竟是麝月还是秋纹,那可以另外写一篇文章了。
金勺子配资-金勺子配资官网-专业炒股配资网站-合法配资平台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