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是唐代最为璀璨的才女之一,连白居易与元稹这样的文豪都为她折服。尽管她的出身是乐籍,但她凭借超凡的才华在长安一举成名,早早便获得了“女校书”的美誉。然而,真正让她名垂千史的,却是一副至今无人能解的对联。
那么,这位大唐传奇的才女究竟是谁?她留下了什么让世人困惑不已的对联呢?
薛涛,生于长安一个典型的书香世家。她的父亲,薛郧,不仅是官员,也是蜚声一时的文人。由于父亲的熏陶,薛涛从小便表现出非凡的聪明才智。与其他孩子还在无忧无虑地玩耍时,年幼的薛涛已能捉笔写字,字迹虽然稚嫩,却颇有神韵。
展开剩余83%薛郧看着聪慧的女儿,深知她非同寻常,于是为她开设了专属的书房。每天在书房里,父女二人一同钻研字字句句,薛郧特地为小薛涛量身定做了一套迷你文房四宝,其中一只青瓷小笔洗,只有核桃般大,却成了她最珍爱的物品。父亲常和文人雅士们在家中吟诗作对,小薛涛总是安静地坐在旁边,眼睛亮晶晶地注视着大人们挥毫泼墨。
她的聪明才智不止于此。五岁那年,在父亲午睡之际,薛涛悄悄用胭脂在镜子上写下了四句诗:“庭前小花枝,春来发几朵,愿得春风力,吹入阿爷梦。”母亲发现时,那娟秀的字迹已微微晕开。薛郧醒来看到这幅诗作,不禁惊讶与欣喜,马上抱起薛涛去书房开始教授她《诗经》。
从此,薛涛的诗词才华日渐显现,七岁时便能即兴作诗:“红萼未宜簪,绿荫先可藉。”这一诗句令薛郧倍感骄傲。街坊邻里都知道薛家小女儿与众不同,别人家的孩子在玩耍时,她则喜欢蹲在墙边,手拿树枝在地上写字。有一次,邻居家办喜事,铜钱撒满一地,其他孩子争抢,而薛涛却拾起一张红纸,回家后竟写出了一副工整的对联。父亲看到后,不禁感慨:“可惜你是个女儿身,若是男子,定能金榜题名。”薛涛却直言道:“女儿家也能当诗人的。”薛郧听后哈哈大笑,却未曾想到,未来的薛涛,将成为大唐最为耀眼的才女之一。
然而,这样的幸福时光并未持续太久。十二岁那年,薛郧因一篇文章得罪权贵,遭到贬谪,举家被迫迁往蜀地。临行前,薛涛紧紧抱着她最心爱的青瓷笔洗,回头望了望长安城的朱雀大街,心中未曾料到,这一别竟是永诀。
不久之后,薛郧因病去世,而年仅十四岁的薛涛面临失去父亲的巨大打击。母女俩陷入困境,为了生计,薛涛在十六岁时加入了乐坊,成为了一名歌伎。那晚,抱着父亲遗留的诗集,她痛哭了一整夜,眼泪湿透了诗页。然而,命运并未将她压垮,反而激发了她更强的韧性。
进入乐坊后,凭借对诗词的深厚造诣,薛涛迅速脱颖而出,声名远扬,广受文人骚客和贵族的青睐。她的才情甚至引起了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的关注。韦皋听闻她的才名后,便邀她入府侍宴。宴席上,薛涛才情横溢的诗词令韦皋大为赞赏,甚至破例允许她以乐籍身份参与幕府文书工作。从此,薛涛被冠以“女校书”的称号。
为了更好地支持她的写作,韦皋为她特意制作了桃红色的“薛涛笺”,这种纸张成为了蜀地的名片。每逢幕府议事,韦皋常让薛涛旁听,偶尔还征求她的意见。薛涛的诗作也常常展示出她的深刻见解,诸如《谒巫山庙》便是其中的代表作。然而,好景不长,一次接待宾客时,薛涛因收受他人贿赂被人告发,韦皋怒不可遏,将她发配至松州。
在松州的日子里,薛涛感受到孤寂与荒凉,便写下了《十离诗》,表达了对韦皋的思念与悔意。韦皋读后深感愧疚,最终将她接回成都,并且对她更加宽容与宠爱。此后,薛涛学会了隐藏锋芒,韦皋也依旧对她关怀有加,直到他去世。
薛涛与韦皋之间的特殊缘分,成为了蜀地流传千年的传奇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人也与她的命运紧密相连——元稹。809年,元稹作为监察御史出使蜀地,与当时已经四十多岁的薛涛相遇。虽然薛涛的青春已逝,但她的才情依然光彩照人。两人通过诗词结缘,元稹每次都能为薛涛的诗作点赞,而薛涛也为元稹写下了深情的诗篇。
然而,元稹很快被调往洛阳,临别时承诺会回来接她,然而,几年后,薛涛等来的却是元稹娶妻生子的消息。心灰意冷的薛涛,彻底放下了这段感情,改穿道袍,在浣花溪畔孤独终老。她常常一个人在望江楼上,望着江水发呆,直到有一天,她在楼柱上写下了著名的对联:“望江楼,望江流,望江楼上望江流,江楼千古,江流千古。”
这一对联引起了文人雅士们的广泛关注,虽然无人能完美对出下联,但直到民国时期,才有李吉玉提出一个对联:“印月井,印月影,印月井中印月影,月井万年,月影万年。”这虽然未能完全对仗,但成为了公认的最佳回应。
薛涛的一生,像她所调制的胭脂笺,初时艳丽如霞,最终却褪色成霜。她从一个官宦之女,到堕入风尘,再到凭借才华挣脱命运,成为大唐最为传奇的才女。她的名字,和她的诗魂,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勺子配资-金勺子配资官网-专业炒股配资网站-合法配资平台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