迈凯伦这么玩,真的有点离谱了
F1意大利大奖赛刚刚落幕,原本该是杆位的维斯塔潘轻松封神,领奖台上笑得合不拢嘴,法拉利在主场略显低迷,气氛本该平淡无奇。结果没想到,热搜头条却被迈凯伦车队一把“抢”了去。说实话,我看到那则让车指令时,心里真是五味杂陈——你们这是要把比赛玩成剧本杀了吗?
回头看看现场——诺里斯进站换胎,车队手忙脚乱,直接用了5.9秒,已经是“慢动作片”级别了,眼瞅着小皮——皮亚斯特里1.9秒换完扬长而去,都要夸他是“迈凯伦F1换胎速度担当”了。可剧本还没来得及写下去,迈凯伦无线电直接来了句:“皮亚斯特里,因为车队操作失误,请你把位置让回诺里斯,然后你们可以自由竞争。”这让全世界车迷和解说都变脸了,这是一把让子弹再飞一会的节奏,也是F1赛场少见的大型社死现场。
小皮还挺直率,立马在无线电里表达了自己的不理解:“进站失误也是比赛的一部分吧?”但最后,他还是乖乖照办,把原本靠操作赢来的第二名让给了队友,全世界F1粉丝高呼“看呆了”;赛后舆论炸锅,质问声一浪高过一浪,迈凯伦车队顿时站到了风暴中心。大家都在问:车队指令到底还应不应该存在?迈凯伦这次是不是有点太过了?你问我,我觉得——过了,真的,已经让公平竞技这四个大字有点下不去台了。
要说这事有多敏感?搬出F1历史经典案例就知道了。2002年,法拉利让·托德亲自下场,最后一圈公然要求巴里切罗减速让舒马赫拿冠军,事后吃了史诗级罚款,舆论骂声不绝。也正是那次闹剧,FIA才一刀切,直接禁了车队指令好几年。2011年,禁令解除,但说白了就是一句话——用可以,但别搞得太难看。结果迈凯伦这操作,直接在意大利主场摆上台面,美其名曰“原计划如此”,但F1有哪个比赛不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?你们的计划从来都可以写在沙滩上,潮一来全没了。观众看的就是混战和不可预测,不是剧本,更不想看幕后手动操控。
从小皮的角度说,简直成了无辜背锅侠。他用自己的表现和超车拿到位置,结果被推回去,就因为车队觉得“应该还原剧本”,那以后是不是摔一跤都能喊暂停,“导演喊卡”?皮亚斯特里到底是给自己开车,还是给队友打辅助?只剩一口吐槽气没咽下去。更逗的是,两位迈凯伦车手积分榜还有直接竞争关系,这不是明摆着动了胜负天平?要不是赛车圈子脸皮厚,这事真是按捺不住。
更魔幻的是,车队领队斯特拉还要解释:“我们计划是诺里斯在前,出状况了只能修复,保持原计划顺序。”这听着怎么都有点自说自话的味道。F1如果能一路按剧本顺利展开,那干嘛还排练?直接按排位赛成绩终局得了。说句心里话,车队指令如果只是解决赛车策略优先级、轮胎不同步还情有可原,这次明着补偿操作失误,明面上还鼓励内部竞技,实则已经动摇了比赛最大看头——现场对抗,随机性,以及那些无法预计的瞬间。
再看众多网友和圈内人怎么吐槽的,冷笑声一阵阵:“以后迈凯伦是不是得发个计划表,告诉观众每圈该怎么演?”“这不是F1,是F1剧团。”“公平两字还能剩下几分?”你别说,这事还真让人想起2002年奥地利的车队指令大戏,明明过去20多年了,指令风波居然一茬接一茬,换了甲方乙方就是换汤不换药。
其实大家都不是傻子,现在F1看点越来越多元,粉丝口味早就升级。我们要看的是速度、激情,还有悬念,是千钧一发的操作,是意外之下的逆转,而不是车队在幕后用无线电指挥局面,再怎么包装,都很难让人买账。迈凯伦这次踩过线,不光是让皮亚斯特里和诺里斯的“神仙内斗”变了味,更是让那些还在规劝公平的小伙伴失望。但凡有点观众视角,这操作全程跑偏。
说到底,这才是真正让F1变味的东西。不是一两次进站失误,也不是赛车优劣,而是后台指令正在夹带私货。我们想看的,是车手之间扣人心弦的对决,是多个车队的心路角逐,不是鲁莽补救,不是提前排练,更不是谁“下让车命令”谁就能让剧本照着演下去。
迈凯伦这波的确有点过了。F1赛场上,敢比赛不敢争结果,还能算什么赛车精神?观众也不吃这套,车手自己心里更不舒服。公平竞速才是王道,靠幕后操作搅局,谁都不服。未来谁还敢信车队指令是“团队协作”,而不是“内定顺位”?迈凯伦,你们可长点心吧。
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,推动社会和谐发展。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。
金勺子配资-金勺子配资官网-专业炒股配资网站-合法配资平台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